棵高秆壮、油黑碧绿的玉米秸,每株都结了两穗以上玉米棒,掰开外面的绿衣,金黄的玉米已经定浆。这是日前笔者在喀旗乃林镇黄金地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区看到的情景。膜下滴灌项目的实施,让遭逢大旱之年的黄金地村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黄金地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有耕地面积6500亩,全部是旱坡地,水源条件差,属于严重贫水区。在实施玉米膜下滴灌之前,农民靠天吃饭,所种谷物杂粮亩产在300斤到500斤之间,种植业效益低下。“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笸箩、煮一锅”是当地百姓种地收入的真实写照。2012年.该村实施了4400亩以膜下滴灌为主要建设内容的节水增粮项目,新打机电井7眼,埋设管路4. 9万米 ,通过社会化组织运作模式的推广,签订种植合同126份,作物全部改种玉米,经测算,当年实现亩产1700斤,亩产值超过1530元,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其它谷物杂粮。在今年持续高温少雨的气候条件下,节水滴灌项目发挥了作用,现在玉米长势良好,一点儿没有受到旱情影响。
据了解,该镇已连续三年实施节水增粮工程,总面积达6.38万亩,覆盖全镇9个行政村,实现节水1744万立方米,粮食增产3963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71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