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引丹灌区是治理鄂西北“旱包子”、 特别是襄樊市“旱尖子”、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型引、提、蓄相结合的综合功能灌区,自然面积2980 KM²。灌区工程于1969年兴建,1974年通水,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利枢纽综合开发利用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襄樊“一市三区”及襄北农场14万ha农田灌溉和灌区内132万人、180万头大牲畜饮水安全任务。灌区以占襄樊地区1/4的耕地面积,生产了1/3的粮食。运行35年来,累计供水280亿m3、灌溉农田320万ha、实现粮食总产400亿kg,粮食单产、总产分别为工程建设前的8倍和4倍,带动了农、林、渔、牧、果、工等业的发展,累计社会效益900亿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鄂北岗地人民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灌区已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主产区和优质水稻产地,被誉为“中原明珠,腹地江南”。
1. 改造拉动灌区增收
节水是水利工作的战略任务。节水型灌溉农业就是要提高农业灌溉水的生产效益,以更少的水获得高比例的增产效益。灌区要节水,工程是关键。近年来,灌区管理局(引丹工程管理局),抢抓国家加大大中型灌区投入的机遇,按照“立足当前,除险加固保灌溉;立足长远,节水改造保可持续利用;统筹兼顾,全面提高保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灌区节水改造,灌区群众减负增收,工程增效成绩明显,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1.1 工程概况
引丹灌区渠系分为五级,主要工程由进水闸,总干渠和干渠及其支渠组成。总干渠长68 km,6条干渠总长254.2km,716条支渠全长1570km,长6775m过水流量100m3/s的清泉沟隧洞、长4320m过水流量40m3/s的排子河渡槽、装机15000kw的清泉沟泵站以及桥、涵、闸、小型泵站等建筑物2800余处,176座大中小型水库及9800余口堰塘年均蓄水6亿m3。然而这些工程全部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影响,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配套,造成渠道调控能力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其次灌区地处鄂北岗地,工程位于中强性膨胀土地区,大部分渠道切岗而过,受膨胀土破坏影响,工程老化损毁严重,渠道渗漏现象普遍,造成水资源浪费,致使上下游供水矛盾突出,也降低了工程效益。因此,对灌区内的渠道及建筑物进行整险加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上下游供水矛盾十分必要。
1.2 项目投资情况
引丹灌区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纳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规划,水利部概算总投资15.66亿元。一、二期投资计划共8117.4万元,现已完成4327万元,主要用于干支渠防渗衬砌及建筑物配套改造。
1.3 科学权衡工程建设
为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节水改造投资效益,我们把工程建设安全、效益和效应放在突出位置,反复权衡,科学立项。针对一些地方群众反映的渠道垮塌严重、工作桥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投入近千万元对病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首先解决燃眉之急,确保了渠道安全运行。第二年,我们经过调研论证,科学测算,将节水改造资金投入在了灌溉效益最好、恢复面积潜力大、淤积渗漏严重的三干渠,一举使水田面积由不足0.8万ha恢复到1.13万ha,让当地农民在调整种植结构中尝到了甜头,加快了致富步伐。随后,我们相继在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有相对优势的地方加大节水改造,使当地水稻、莲藕、鱼塘实现连方成片,形成规模种植和区域经济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针对田间工程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三个一点”的措施加以解决,即我们扶持一点、农民用水户自筹一点、社会招商一点的办法,来加大末级“U”型渠的建设,基本达到了建设千米恢复千亩的投资效益。此外,施工中我们坚持 “工程是精品,精品是风景”,注重打造水利景观工程,处处留意与乡村文明结合,为当地农村营造水清岸绿、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创造了条件。为方便沿渠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增修入渠阶梯56处,新建渠底启闭式滚水坝7处,维修雨水入渠设施238处。把一项水利工程建成了民生工程、效益工程、景观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基本上节水改造建设到那里,沿渠村委会和群众都会自发地为我们送锦旗致谢。
灌区通过近四年的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工程和灌溉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效益十分明显。一是险工险段得到整治,遏制了跑、冒、滴、漏,缩短过水时间5-6个小时,节约了水资源;二是灌溉保证率由过去的65%提高到85%,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年节约用水7100万m3,有力的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农业增效明显,灌溉面积得到恢复,灌区水田面积由以前4.7万ha扩大到6万ha,旱地由2万ha扩大到4万ha,由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控制了水资源浪费,农业灌溉四年累计减轻农民负担600余万元。 淘宝店:(1)绿丰节水灌溉(2)绿丰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3)绿丰节水灌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