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山东正在经历200年一遇的干旱,抗旱形势日趋严峻。在发挥政府和集体的力量抗旱之外,怎样调动起更多力量参与其中?笔者在基层了解到,昌乐县红河镇出台政策,充分发挥“个体水”的作用,呈现出不同所有制农水共同抗旱的格局,加强了抗旱力量。
发展“个体水”符合当前农村现实。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而一些村庄由于集体收入薄弱,或者由于农民外出打工,对集资建水利兴趣不大,致使很多村庄难以以集体力量兴修水利。然而当前农村经济活跃,农村社会资金相对充裕,而且农业水利投资具有市场稳固的特点,因此社会资金对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这是其一。
其次,在利润驱动和成本倒逼下,社会资金往往能够广开水源,尽可能扩大水浇面积,并且推广科学灌溉,集约节约用水。红河镇杜家庄的农田灌溉,原来是与邻村共用一口大井,在干旱时两个村轮流使用,一些农田经常浇不上水。近两年杜家庄引进“个体水”,“个体水”老板出资在田间地头打机井,现在杜家庄几乎所有耕地都能灌溉。这位“个体水”老板为节省成本,一改过去农田漫灌的方式,通过埋设管道实行喷灌,既提高了灌溉效率,又节约了用水,在杜家庄开创了一种科学灌溉方式。
再次,“个体水”自动化程度高,基本不用人力,很适合当前农村抗旱的劳动力状况。据笔者在红河镇调查,当前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妇女和五十岁以上的男劳力,这些“留守农民”很难从事过去那种以人力为主的农田灌溉。“个体水”往往配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灌溉工具,基本不用高强度劳动,符合当前农村的配工要求。红河镇大李平安村的“个体水”老板王春华,在周围几个村庄上了现代化灌溉设施,以计算机遥控水源,基本不用人力下田,很受当地农民欢迎。
不难看出,农田水利灌溉作为农业生产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独立出来进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现状,将对抗旱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