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民最关心的民生工程、农业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农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国家财政部、水利部提出了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思路,以县为单位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每县每年中央财政投入800万元,连续投入三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规模化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我市先后有20个区县纳入中央确定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共完成水利投资10.11亿元,整合相关资金3.6亿元,新建、整修小型水源工程4320处,配套、整治渠道2062公里,新建、整治排水沟道67公里,新增高效节灌农田8.1万亩,工程受益人数达185万人。市水利局透露,将逐步加大对“小农水”的投入力度。今年,全市20个小农水重点县每县将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1600万元,较去年增长30%左右。
如何发挥国家资金的放大效应?市水利局长朱宪生和市财政局副局长何志明在会上表示,北碚区探索的“先建后补”(即先建设、后验收、再补助)机制,有效解决了确保资金安全、整合资金使用、避免资金套用等难题,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据称,“先建后补”机制把建“小农水”建设的自主性交给了业主,切实改变了水利部门在“小农水”建设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在具体项目洽谈方面,水利部门采取的一事一议的方法,也有效地解决了配套(整合)资金问题,有利于产业配套发展。
北碚区金刀峡镇石寨村“小农水”工程投入中央财政补助及市级财政补贴1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450万元。工程2011年3月开工建设,新建山坪塘3座、整治14座、整治蓄水池5处;新建排水沟5.61公里,灌排渠道6.52公里,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600亩,新增蓄水能力2.5万立方米,恢复蓄水能力2.6万立方米,新增节水能力3.2万立方米。
北碚:“先建后补”模式全市领先
新华网重庆频道5月4日电(陈建华 郑雨梦 周礼杰)4月29日,北碚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5度。在金刀峡镇石寨村,周才俊和村民们正在蔬菜地里忙采摘第一批西葫芦瓜。
在周才俊的400亩蔬菜基地周围,有三口修建一新的山坪塘。山坪塘的水通过一条条新铺设的沟带路,纵横交错的浇灌渠槽、排洪沟,进入基地,形成一个巨大的灌溉网络,网络末端直接连到大棚里的喷灌头。周才俊告诉记者,需要灌溉时,只需打开开关,大棚里的喷头就会自动喷出水,洒在菜地里,既节约了用水,又节约了人工。据悉,周才俊为石寨村的这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区投入了1000多万元。
面对这一幅"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都市田园美景,北碚区水利局韩松柏局长轻松地说:"目前工程还没有验收,政府还没有为工程支付一分钱"。
在政府尚未投入一分钱的前提下,一个蔬菜基地的业主为啥能自觉主动地将小型水利工程搞得像模像样?记者带着疑问,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探索:先建后补 全市率先
2010年,市水利局提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先建后补"的思路,但如何具体实施,大家心里都没有数。
今年初,北碚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在全市率先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建后补"政策,通过竞争立项,公开竞标,业主中标后,按照全区统一的建设要求,先行垫资完成项目建设,经验收合格后才给予补助的一系列措施,
2011年1月,区水利局举办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竞标会,此次竞标会对 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核心区进行竞标,通过管理评审和技术评审两个部分的评分,竞标单位现场演讲、评委现场记名打分、 现场宣布竞标结果等程序,顺利从七个竞标单位中选出前三名:金刀峡镇、天府镇、柳荫镇中标入围核心区。
在此基础上,区水利局经过反复论证,逐渐完善形成了"竞争立项、先建后补、定额补贴、上限封顶、下不保底,统一标准、注重形象、限时完成、末位淘汰"的机制主体和辅助性措施,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汛抗旱、河道治理等项目捆绑在一起,激发镇街建设积极性,还认真评估分析各片区小农水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效益好的实行重点扶持,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实现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创新形成了"先建后补"的北碚模式。
功能:服务农业产业
"'先建后补'的好处在于让国家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看见的每一粒沙,每一个石头,每一方混凝土上。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好后,是要为农业产业服务的,只有从质量上把关,建成美观实用的工程,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韩松柏介绍说。
据了解,金刀峡镇石寨村现有的水利灌溉设施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破损十分严重,导致农田产量极低,即将建成的三口山坪塘规划总占地近30多亩,总蓄水近3万方,可供周围近300多亩菜地和1000多亩苗木的灌溉用水,整个石寨村小农水工程有主沟3000米,支沟5000多米,还建有绿色长廊,蔬菜基地,采用喷灌、管灌等多项灌溉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确实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为农民带来方便。
据悉,在采用"先建后补"方式之前,政府对小型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先规划再按照工程进度实际拨款,二是以奖代补。
"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有类似之处,不同的是以奖代补要先拨一部分款项。金刀峡镇副镇长常先志表示,"集资建设时期,所有的问题都分散进行,质量也参差不齐,采用'先建后补'的措施后,为乡镇府减少了集资建设的复杂问题,集中了企业的力量,有效的解决工程完工后的后续管理问题。"
成效:进度快、质量好、外观美
"进度快、质量好、外观形象好、后续管理好、镇街业主积极性高。"尽管推行"先建后补"的时间不长,但这种模式呈现的效果却非常明显。
韩松柏局长介绍说:以前的小农水建设是按照项目拨款,项目款拨下去后,工程进度没法掌握。而现在业主只有认真按时完成工程,才能拿到应有的补助资金。每年6月30日,是工程验收的日子,水利局会带着专家,拿着皮尺到现场检验,有多少工程达标支付多少工程的补助款项。因此现在的工程项目进度快,质量好。
周才俊告诉记者,石寨村目前正在建设的三个山坪塘不仅仅作为灌溉用途,今后还准备作为观光农业的一个景点,因此在修建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外观形象。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水塘大坝上铺设地砖地砖,大坝外堤的水泥格子里也会栽上花草等植物。放眼望去,蓝天、绿树、碧水,一幅乡村美景。
因为自己投入了1000多万,周才俊说,整个水利工程的后续管理他们会非常尽心,根本不用政府操心。
韩松柏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各镇街充分认识了水利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同时,区政府将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小农水等项目捆绑在一起,哪个镇街搞得好,这些项目就往哪里倾斜,这个政策极大地刺激了镇街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
据了解,推行"先建后补"的投入机制后,北碚由国家投入的120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带动了3230余万元的社会资金投入。
4月15日,市财政局、市水利局联合组成的小农水重点县考评组对北碚区2010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绩效考评,称北碚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投入机制为全市之首,为全国"小农水"投入机制做出了范例。
据统计,由于“先建后补”机制,促进了当地小农水工程建设提前完成,预计能使当地2315人收益,农民人均年增加收入564元;年新增蔬菜产量110万斤,新增产值200多万元,解决当地约200农民工就业。淘宝店:(1)绿丰节水灌溉(2)绿丰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3)绿丰节水灌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