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方部分省区的持续干旱,科技部日前紧急启动了科技抗旱应急响应预案,并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和作物模拟模式的科技手段,为抗旱和灌溉提供科技保证。这就使节水灌溉显得重要而迫切。以色列降水少、沙漠多,是世界上抗旱技术特别是节水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
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的回忆录《新中东》和《新创世纪》(The New Middle East和New Genesis)由新华出版社于1994年8月和2002年5月分别出版,书中详细记述了以色列科技抗旱和节水灌溉的思路和措施,值得我们将中以农业节水灌溉加以比较,以求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佩雷斯是以色列总统、政坛常青树、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而且是世界上最高龄的国家元首(87岁)之一,多次来华访问。他亲自为两本书撰写中文版序言,作者以分析深入、语言优美、视角宽广见长。
节水灌溉的好处,佩雷斯在书里这样自豪地写道,“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取决于滴灌、电脑化和水的循环利用,从而将每滴水的效率提高了300%到400%”,“成倍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与以色列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四方面。
一是制度体系。节水体系不完整,节水环节包括输水、灌水、辅助和制度,我们只注重输水环节,且没有灌溉的技术制度体系。
二是设施装备。节水灌溉设备老化,产品种类单一,科技含量低,尤其是配水设备影响了效率。以色列有专门的节水设备研究院。
三是配套技术。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结合不紧密,如作物需水规律、农田水分利用、开发需水较少的农作物等。以色列甚至开发“人造土”和需水较少的植物品种。
四是投入机制。科技投入和经费投入不够。如以色列的陆路容器运水系统、灌溉与水电合一和全程计算机控制以及每年一度的节水灌溉展览会等。
佩雷斯更加展望了节水灌溉的美好前景:“水将灌溉中东的农田,为中东人民止渴,从而有助于使和平开花结果。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我要在秃山上开辟河流,在空谷中喷出泉源;我要使沙漠变为池沼,使干地化为喷泉。’”在以色列这样严重缺水而且抗旱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身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出更多的镜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