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记者在安定区西巩驿镇新街村看到,村民何树华家的两亩玉米田两个模样:一片玉米高大挺拔,秆直叶茂,秆上结出硕大的玉米棒子。而一埂之隔的另一片玉米地里,玉米秆稀稀拉拉,高刚及人腰,还未抽雄吐丝。
“这是块试验地,玉米长势好的耕地在7月24日注水补灌过一次,当时玉米被晒得叶子卷曲,眼看就要减产绝收,但注水补灌后一个星期就‘缓过劲来’。而没有注水补灌的玉米现在还没抽雄,错过了生长季节,就长成‘一把草’了。”定西市农技站高工桑德福道出了两块地的“秘密”。
由甘肃省科技人员新研发的注水补灌新技术,补充完善了我省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在干旱严重胁迫的情况下,对玉米、马铃薯等旱地稀植作物进行根部集中注水补灌、集中追肥和集中施用农药,大旱之年缓解了干旱造成的威胁,凸现明显的抗旱增产效果。
注水补灌充分利用山旱区集雨水窖,有效解决干旱、半干旱区作物“卡脖子旱”问题
我省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大省,全省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9%。长期以来,全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在与“旱魃”斗争中,探索出以“梯田、水窖、地膜、调整”为关键技术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路子,特别是研究创新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我省旱作区有效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只有300毫米至400毫米,年降雨量80%集中在7至10月4个月,作物生长关键期的3至6月4个月几乎没有有效降水。即使应用“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顶凌覆膜”等技术,春夏连旱也常常导致玉米、马铃薯、瓜类等春播作物遭受“卡脖子”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定西市今年是近15年来极端干旱的一年,遭遇去年秋冬和今年春夏四季连旱,干旱影响了农作物播种和出苗,4至6月降水特少,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出苗不齐,比上年长势较差。”定西市农技站站长石仓吉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干旱导致榆中县82万亩夏粮不同程度受旱,北部山区的旱地玉米普遍出现叶片失水发白、卷缩。
注水补灌,这项抗旱节水新技术,开始在田野间“大显身手”。记者在榆中县和平镇高营村看到,农技人员拎着由甘肃省三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研发的轻巧便捷的农用注灌机,一边将水管一头放入集雨水窖内,一边将水管另一头的注灌枪,轻轻插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开启机器上水泵后,直接把汩汩清流注入作物根部。
“在最干旱的时候,提个水桶,用瓢一穴一窝浇灌,劳动强度大不说,浇灌的水一会便被太阳晒干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受旱。”高营村干巴岭社村民赵学财对记者说:“用农用注灌机,花一早上工夫,就把这2.6亩玉米浇灌了,仅仅用了窖里2立方米多水。”
“我省中东部旱作区雨水时空不均,最干旱时,虽然全省已兴建300多万眼集雨水窖,但由于没有更好的技术设备,人工打水使水利用率很低。注灌技术使集雨水窖重新发挥作用,在玉米出苗和抽雄的‘关键时段’遭遇‘卡脖子’旱时,这样‘雪中送炭’地注水补灌这一窝水,可以保苗保墒,解决玉米缺肥脱水问题,为全年作物丰收奠定基础。”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认为。
注水补灌提升了具有甘肃农业特点的节水技术,增强了灌溉农业区节水效果
据了解,农用注灌机的试验研究历经8年时间,经过上百次的机械改造、完善,开发了集注灌、施肥、喷雾等多功能于一体,创新了节水灌溉、施肥、喷药等多项技术模式,为我省实施旱作农业集雨补灌技术、日光温室大棚及灌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甘肃农业特点的重大技术创新。
“用农用注灌机今年春上连肥带水补灌两次,节约了我家一袋半尿素。”榆中县小康营镇农民钱其敬说:“今年我买的80公斤化肥,3亩全膜玉米才用了20公斤,同时节约农药60%,地里的玉米比往年长势好,你瞧,玉米全部结着双棒穗。”据悉,水肥药一体化注射补灌,抗旱、施肥、防病虫害和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省农技推广总站对临洮、康乐、临夏等地试验表明:2010年,窑店镇一农户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5亩,其中2.5亩进行了注水补灌,2亩未进行注水补灌,经测产,进行注水补灌的玉米亩产640.1公斤,未注水的玉米亩产517.2公斤,亩增产122.9公斤,增产23.8%;康乐县八松乡一农户种植当归1.5亩,于8月1日注水一次,每株注水0.5公斤,每亩注水1.8立方米,亩产鲜归725公斤,增产25%;虎关乡种植马铃薯1.8亩,于7月25日灌水一次,平均亩产鲜薯2900公斤,较未注水的增产33%。
同样,注水补灌对河西及沿黄灌区具有现实意义。
河西及沿黄灌区由于水资源短缺,造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只占耕地的83.24%,农艺节水技术势在必行。
据试验,如应用注水补灌技术,马铃薯、玉米、瓜类、枸杞等稀植作物用水量中每亩每次仅为2至3立方米,是大水漫灌的1/250、喷灌的1/150、垄膜沟灌的1/50。“而且,注水补灌相比滴灌和膜下暗沟灌溉等节水技术,投资成本低,节水效率高。”三力公司董事长陈广仁算了笔账,农用注灌机每年每亩投入成本10至30元,而滴灌为200至400元,垄膜沟灌为75至90元,喷灌为300至400元。滴灌和膜下暗沟灌溉虽然属于节水灌溉,但年用水量每亩在300至400立方米,而注灌技术只需要30立方米,使水的利用提高了94%。
实践证明,由我省农技人员研发的注水补灌技术,是对传统抗旱节水灌溉技术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现有旱作农业抗旱技术和灌溉农业节水灌溉的补充、配套和完善,对保证全省粮食安全战略、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