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有关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
B.0.1 渠系水利用系数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测定。
1 动水测定法。根据渠道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有代表性的渠段,中间无支流,观测上、下游两个断面同一时段的流量其差值即为损失水量。在选择典型渠段时,其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流量小于lm3/s时,渠道长不小于1km;
2)流量为1~10m3/s时,渠道长不小于3km;
3)流量为10~30m3/s时,渠道长不小于5km;
4)流量大于30m3/s时,渠道长不小于10km。
2 静水测定法。应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渠段,长度为50~100m,两端堵死,渠道中间设置水位标志,然后向渠中充水,观测该渠段内水位下降过程,根据水位的变化即可计算出损失水量和渠系水利用系数。
B.0.2 田间水利用系数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测量计算。
1 计算法。
式中 ——田间水利用系数;
m——设计灌水定额,m3/hm2;
A——末级固定渠道控制的实灌面积,hm2;
W——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m3。
2 实测法。在灌区中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通过实测灌水前后(1~3 d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净灌水定额,算出田间水利用系数:
式中 b1、 b2 ——分别为灌水前后计划湿润层的土壤含水率(以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
——土的干容重,t/m3;
H ——计划湿润深度,m。
B.0.3 土壤含水率应按下列方法测定。
1 操作步骤;
1)将盛士用的铝盒(直径60mm,高30mm)洗净烘干,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用感量为1/100g的普通天秤准确称重(W1)。
2)按采样要求采土,取新鲜潮湿土样约25g放入铝盒中,平铺后盖好,迅速称重(要有三个重复),湿土加铝盒重为 (W2 )。
3)将装入湿土的铝盒的盖子打开,铝盒的盖子平放在盒下,一同放入烘箱内保持105~110C,烘烤8h,取出加盖,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称重(W3)。
2 分析计算:
式中 W——土壤含水量,即单位重量干土中含有的水分重量,%;
W1 ——铝盒重量,g;
W2 ——湿土加上铝盒重量,g;
W3 ——干土加上铝盒重量,g。
B.0.4 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按公式(B4)计算。
式中 hz —— 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hj —— 井灌水利用系数;
Wj —— 地下水用量,m3 ;
hq ——渠灌水利用系数;
Wq ——地表水用量,m3;
W——井渠灌区总用水量,m3。
B.0.5 渠道防渗率应按公式(B5)计算。
式中 E——渠道防渗率,%;
∑Sf——灌区渠道最大过水表面积中已防渗面积,m2 ;
∑S ——灌区全部固定渠道最大过水表面积,m2;
Sfg、Sfz、Sfd、Sfn——分别为灌区干、支、斗、农渠已防渗的面积,m2;
Sg、Sz、Sd、Sn——分别为干、支、斗、农渠最大过水表面积,m2;
λg、λz、λd、λn——分别为、支、斗、农渠最大过水断面湿周,m;
Lfg、Lfz、Lfd、Lfn——分别为干、支、斗、农渠的防渗长度,m;
Lg、Lz 、Ld、Ln ——分别为干、支、斗、农渠道的长度,m。
B.0.6 水分生产率应按公式(B6)计算。
式中 I——水分生产率,kg/m3;
y——作物生产量,kg/hm2;
m——净灌溉水量,m3/hm2;
p——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3/hm2;
d——地下水补给量,m3/hm2。
净灌溉水量为作物生育期内设计灌水定额之和。当实际灌水定额小于设计值,应采用实测法确定。具体方法是,每次灌水前后在典型地块取土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出该次灌水的实际净灌水定额,将全生育期历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累加起来即可。
有效降水量是指能保持在田间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那部分降水量,为总降水量与地表径流量、深层渗漏量之差值。降雨的有效性取决于降水强度、土壤质地、植被覆盖情况等。统计分析时,可参照有关资料。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埋深、土壤质地、作物种类有关,可参照有关资料确定。
B.0.7 效益费用比应按公式(B7)计算。
式中 R——效益费用比;
B——节水灌溉工程多年平均增产值,元/a;
C——节水灌溉工程多年平均运行费,元/a;
K——节水灌溉工程总投资,元;
n——节水灌溉工程使用年限,a;
i——资金年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