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资源短缺、年均降雨量少一直是制约着我国大部分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在干旱地区,如何做好节水灌溉一直是当地农民与政府关注的问题。通过各地多年的实践总结,以下三项措施是干旱地区做好节水灌溉的重要举措。
1、采用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是在原有单项节水技术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包括因地制宜地采用管灌、微喷灌、渠道防惨等节水工程技术,又包括选用良种、水肥合理运筹、管理促控结合、深耕蓄存雨水 秸秆返田覆盖等农艺措施。其目标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灌溉水和天然降雨,最大限度地减少从水源到输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水损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和产值。节水工程
是基础条件,农艺措施是节水增产的中心环节,管理措施是落实各项节水措施的保证。在耕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状况以及种植结构,采用适宜的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以充分发挥先进节水技术,使等量的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的增效作用。
2、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利用水资源。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满足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按照稳粮、精菜、增棉杂、保护生态的思路,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利用水资源。所谓稳粮,就是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单产。为确保粮食安全,可在粮食主产区(通常约3000万亩)建设高产节水农田,要求亩产达800kg.水分生产效率达1.5kg/m³以上。精菜,就是大力发展精细菜、特色菜、设施菜,实行无公害生产并通过深加工,提高品质、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增棉杂,就是增加雨热同步的棉花、夏玉米、杂粮、薯类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所谓保护生态,就是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加水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充分利用微咸水、污水和雨水资源。大部分干旱地区,地下微咸水储量丰富,结合淡水进行咸淡混浇,更能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同时对污水进行处理后灌溉农田,兼有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作用。在平原河道建闸,可以利用沟渠、坑塘、洼淀,实行科学调度,相机拦蓄汛期多余洪沥水,从而回灌补源,增加地下水储蓄量。同时要充分利用降雨,发展旱作农业,推广集雨工程与温室大棚微灌配套设施相结合的综合配套技术,加强旱作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把旱作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