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用水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
第一,农业用水供给严重不足。我国现阶段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预计到2030年,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逼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第二,农业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全年降水的60%~80%集中在6~9月。秦岭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为40%,耕地为51%,而水资源总量仅为20%。
第三,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国9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排放,11%河流水质低于农田灌溉标准,75%的湖泊受到污染。
第四,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年均受旱面积近4亿亩,特别是近几年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亿亩,因干旱影响粮食产量500亿公斤。
与此同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率低,仅在40%左右;二是灌溉定额严重超标,多数超过实际需水量的1倍甚至多倍;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仅为30%;四是农业用水产出率低,每立方水仅产粮食0.8公斤,综合经济产出只有0.2美元。
二、农业节水有途径、有潜力
一是通过改善灌溉设施节水。我国8亿亩灌溉农田,总体设施装备水平较差,节水灌溉面积仅2.8亿亩。二是通过农田工程技术保水。集雨、覆盖、建设土壤水库等是非常有效的保水措施。三是通过改革灌溉制度节水。按作物遗传特性推算,生产一吨玉米需水500~600立方米,小麦500~700立方米,水稻900立方米,对比目前生产1吨粮食耗水达1250立方米的现状,节水潜力大。四是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节水。建立节水型的种植结构,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节水潜力。
三、发展节水农业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水资源配置与调整农业结构关系。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中心,在节水增效上下工夫,突出用水的投入产出效益;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和适应水土资源配置特点,建立节水、抗旱、耐旱型种植结构。
二要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农业生产要集约经营,坚决避免破坏水土资源的粗放式生产。要真正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三要处理好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关系。必须明确,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两大有机组成,只是在形式上,旱作节水强调农田建设、农艺、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而节水灌溉突出工程设施装备。
四要处理好传统节水技术和现代节水技术的关系。我国的农业史,也是一部抗旱节水史,要在开发利用好传统节水措施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赋予节水农业新的内涵。